Vol.26
Vol.26

大宅院裡的小故事
因為商圈轉移與疫情等多重因素,新竹舊城區裡的平日人潮比過去少了許多。然而,舊城區裡的眾多老建築們正悄悄地改換新裝:產權隸屬於新光集團、甫修繕完成的「新竹州圖書館」打開塵封已久的大門,成為護城河邊最吸引人的一道風景;作為臺灣菸酒公賣局營業空間的日治時期官署建築「專賣局新竹支局」卸下巨大招牌,以簡樸典雅的立面讓大家重新認識;北門街尾的「進士第」、「鄭氏家廟」等建築群陸續啟動修繕計畫;三角公園(建國公園)旁的「新竹公會堂」卸下塵封許久的立面,露出美麗的磚牆;前身為新竹第一間百貨公司的「新州屋」,日前由鴻梅文創志業股份有限公司買下,引入創新的老建築經營模式;2021年4月,見域工作室的好鄰居、市定古蹟「周益記」更啟動眾人企盼六年多的整修工事。見域工作室在此刻感到無比的雀躍,新竹擦亮了這些迷人的老建築,彰顯了文化古城的驕傲與自信。然而,也有許多老房子在這些年不敵現代使用需求或開發壓力,在鏡頭之外悄然逝去。我們相信,做為一個城市的記錄者,我們應該做得更多、跑得更勤,我們勢必得在這個城市面貌急遽變換的當口,留下一些什麼。
這一刊的主題「風城大宅院」,收錄了新竹地區許多大宅院裡不為人知的那一面,包含「開臺進士」鄭用錫家族鄭氏家廟的門神彩繪修復、北門街上的洋樓「周益記」的空間美學,名列「臺展三少年」的新竹重要畫家陳進,其家族宅邸靜山居。藉由採訪,我們很幸運地能深入幾間平常總是大門深鎖的大宅子裡,一窺這些大戶人家的生活細節。講究的建材運用、氣派的格局規劃,一切種種皆是城市裡的珍貴資產,這些建築物不僅銘刻著家族的風光歷史,更是城市發展裡不可或缺的一塊拼圖。
除了建築物之外,「家族」何以興起、何以沒落,家族深厚的經濟或文化底蘊如何影響後輩,也是我們關心的主題。很高興本期專訪了對於新竹家族史有深刻研究的陳百齡教授,藉由拼上新竹重要家族史的拼圖,我們對於竹塹地區的發展、錯綜複雜的政治板塊又有更深刻的理解,同時也期待深入淺出的報導,能引發更多讓市民朋友們思考「我從哪裡來?要到哪裡去」的討論與關心。
「與其一人向前走一百步,不如一百人共同向前走一步」。重塑城市歷史感的工作,絕不僅是執政者、建築師、設計師或教育者的責任,我們想讓關於在地文化、歷史的種種,不著痕跡地在生活裡被市民們反覆談論,從茶餘飯後的聊天話題開始,慢慢地一筆一筆銘刻在記憶裡,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份。邀請你,和我們一起走進一棟又一棟的大宅院吧!






